日前,国务院出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提出,国家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樊瑜波认为,鼓励创新需要细化的政策与扶助,要大力发展医疗器械相关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目前来看,亟须马上着手的工作有这样几个:
优化现行招标制度。在现在的省级招标规定中,医疗器械根据国内与进口区分,进行分组招标,进口产物享受更高定价。樊瑜波说,&濒诲辩耻辞;相同等级和性能的产物,进口产物定价更高,附加值更多,自然有钱可以用来开拓并占有更大的市场。很多国内厂商都在抱怨进口产物享受了&濒蝉辩耻辞;超国民待遇&谤蝉辩耻辞;。类似不合理待遇理应取消,要给国产物牌公平竞争的机会。&谤诲辩耻辞;
政策扶持亟待加强。现行政策下,在国外,某些植介入医疗器械往往定为二类产物,无须临床试验即可获得美国或欧洲上市许可,这些产物在进入中国的时候,按照我国现行政策是无需再进行临床试验的,进口产物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
而同类产物在我国往往定为叁类产物,国产公司需要多花费2&尘诲补蝉丑;3年,数百万元乃至更多的费用投入,才能使得一个产物进入临床。长此以往,国内公司与国外公司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不公平竞争应规范。一方面,大量进口厂商赞助医生培训、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濒诲辩耻辞;一个临床领域的会议,往往数万余名医生参加。经费大都是外企赞助的。&谤诲辩耻辞;樊瑜波说,大量品牌的意见占据会议讲坛,讨论与介绍的都是进口产物。长此以往,医生也会偏爱进口厂商,习惯使用进口产物。另一方面,我们国家每年各类科研经费和临床培训经费支持了大批中青年医生前往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学习期间接触和使用的大都是国外公司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为国外公司做了免费培训。
同时,进口厂商对于规模小、威胁小的国产自主创新公司,恶意降价竞争,挤压其生存发展空间。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国产创新品牌,外企往往巨资收购,然后让其慢慢退出市场。一旦没有国产产物与之竞争,进口产物*垄断市场以后,就会产生价格垄断。
转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